1、馬尾松如何育種成幼苗
1、切根育苗地
馬尾松切根育苗地宜選地勢開闊、向陽。坡度平緩,靠近水源,質地疏鬆,沒有或極少石塊、石礫的酸性壤土或沙壤土。
2.整地作床
提前3—6個月翻挖苗圃地,整地深度20-25厘米。結合整地要撒施磨碎的硫酸亞鐵粉每畝15-20公斤或生石灰每畝30-40公斤進行土壤消毒,並施入磷肥每畝60—100公斤作底肥。然後橫山開箱作高床,床寬1米,高20厘米,步道寬30厘米。如圃地前作非馬尾松林或松苗,則床面還需均勻撤一層松林菌根土。
3.播種
為確保切根時松苗能達到要求,播種時間要適當提早,最好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,最遲不超過3月底。播種方式為條播,播距15—20厘米,播溝方向最好與苗床方向平行。經精選、消毒的馬尾松良種播種量,每畝3-4公斤。早播苗床可覆蓋薄膜或稻草,用以保溫、保濕,促進種子提早發芽,出土整齊。
4、苗木前期管理
一是出苗期注意薄膜管理,防止「燒」苗;二是苗木出齊後,每隔10一15天噴灑一次1∶1∶120的波爾多液,連續2~3次,以預防猝倒病發生;三是結合除草鬆土勤施。淡施追肥3-5次,6月中旬後水施尿素1一2次,濃度0.3~0.5%為宜,促進苗木生長;四是低山丘陵區遇連晴高溫,要抗旱保苗,在伏旱結束後,及時間苗、定苗。將過密、細。
5.切根時間
為保證切根育苗效果,切根時的苗木高度需達12厘米,主根長15厘米以上。因此,凡伏旱前調查苗木根莖生長量已達要求的,可於7月中旬前切根,否則需待伏旱結束,秋雨到來後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再行切根;海拔800米以上無伏旱或伏旱影響不大的山區,切根時間完全視苗木生長量決定,但最遲不得晚於9月中旬,不然切根後苗木生長時間太短,切根效果不佳。
6、切根深度
切根鏟入上深度即保留苗床上苗木原主根長度,稱為切根深度。根據我站試驗研究結果,切根深度以8厘米左右為好,即切掉苗木原主根長度二分之一左右。具體掌握時,苗高根長的稍深點,苗小根短的稍淺點,以不大於10厘米或不小於6厘米為宜。
7、切根方法
切根方法有斜切、平切兩種。斜切較平切省力、工效高,適宜於山區坡度較大的條播苗床,或土壤較粘、石礫較多,平切推鏟困難的條播苗床。操作時,先從苗床最里邊的苗行開始,用鏟刀在苗行一側從離苗木地徑5厘米左右處,斜向苗木方向呈60度角插入,順勢推進,即可切掉苗木主根6-10厘米以下部分。若苗床平坦、疏鬆、無石礫,或撒播苗床,則可進行平切。平切時,手握切根鏟分別從苗床兩邊確定的切根深度入土,向苗床中央均衡用力,水平推進50厘米,防止向上或向下偏斜。每鏟切完後,切根鏟原方向退出時,鏟面向下稍加用力,使切縫稍寬,易於退出,切忌鏟刀向上抬升,拖倒苗木。
8.水肥管理
為防止切根後苗木萎蔫和利於須根生長與菌根形成,切根後要立即進行一次水肥管理。凡8月底前切根的,可水施氮肥和過磷酸鈣,濃度均分別不超過0.5%;若在9月上、中旬切根的,則不再施氮肥,只水施磷肥即可。水肥施用量以灌透苗床土壤為度。
9.起苗與運輸 馬尾松切根苗在苗床上到11月底或12月初基本停止生長後,即可起苗造林。起苗必須堅持鋤挖,嚴禁手拔,以防扯斷大量的須根、菌根。用鋤起苗時,鋤口應高苗木10厘米遠,逐行倒退著深挖、輕抖,盡量注意不傷或少傷苗木側須根和菌根。切根松苗在運輸途中,為防風吹日曬而失水乾枯,一定要搭蓋薄膜或稻草。運到造林地後,要及時造林栽植,當天栽不完的松苗,應就近假植。
2、紅松和馬尾松有什麼不同啊?
紅松最容易和其他區別,因為是5針一束的。
其他都是2針一束。
馬尾松主要在南方生長,過了華北基本就看不到了,所以從地域上容易區別。另外還有一個特點,就是果實不宿存,樹上應該沒有成熟的果實。而油松和赤松是經常看到樹上掛的宿存果實的。
下面是幾種其他松樹的區別
紅松:5針一束,球果大,葉鞘早落。
赤松:2針一束,針葉軟,樹皮紅色。
馬尾松:2針一束,針葉細而長,樹脂道邊生。
油松:2針一束,針葉粗硬,樹脂道邊生。
3、馬尾松的移植問題
你對問題的闡述不夠明確,如:整個樹的高端約40公分。應該是高度約400cm 吧。如你所述的話,這棵樹的成活很可能會有問題。其原因1.根部受傷嚴重,主幹直徑23cm的馬尾松,其根經的起挖直徑最小不應低於160cm;2.眼下不是針葉植物移栽的最佳時間,應該在四月中上旬或稍晚些時候較合適,因為那是樹液已經開始流動,施用生根劑、大樹成活液等較容易湊效;3.照你所說的情況,此樹在移栽時很可能沒有採取任何特護措施,諸如按原方向定植、坑穴按要求開挖和培土、頂稍的合理疏除、主幹的防凍保溫保濕等等。雖然如此建議你做以下補救:1.如果還未澆水那就再澆水過程同時澆施液體生根劑(有市售)。已經澆過水也還可再補澆;2.用利剪或鋸子疏除主幹上的分支,以及所有嫩梢,並及時用傷口塗抹劑將傷口封閉;3.用草繩將主幹緊密裹扎至距地面200cm左右。4.樹身用撐桿固定牢靠。視氣候情況從二月底三月初,如果枯葉不太嚴重時將每日適當向樹身和樹冠噴水,情況穩定將進入正常養護。
4、馬尾松,是兩針一束嗎?
馬尾鬆通常是兩針一束,也有三針一束。
5、馬尾松的特徵
張如傘狀;干皮紅褐色,呈不規則裂片;一年生小枝淡黃褐色,輪生;冬芽圓柱形,端褐色葉2針1束,亦有3針1束,馬尾松針葉又分長短,長的達30厘米,叫長葉馬尾松;短的僅10厘米以內,叫短葉馬尾松。質軟,葉緣有細鋸齒;樹脂脂道4-8,邊生。球果長卵形,長4-7CM,徑2.5-4CM,有短柄 ,成熟時栗褐色脫落而不,脫落而不突存樹上,種鱗的鱗背扁平,橫不很顯著,鱗臍不突起,無剌。種長4-5MM,翅長1.5CM 。子葉5-8。花期4月;果次年10-12月成熟。
馬尾松樹干較直;樹皮深褐色,長縱裂,長片狀剝落;木材紋理直,結構粗;含樹脂,耐水濕。重要材用樹種。樹干可采割松脂,葉可提芳香油。是裸子植物。
6、給我關於馬尾松的資料,越多越好,五分鍾內
馬尾松
學名:Pinus massoniana Lamb.科名:松科
屬名:松屬
形態特徵:喬木,高達45M,胸徑1M ,樹冠在壯年期呈狹圓錐形,老年期內則開張如傘裝;干皮紅褐色,呈不規則裂片;一年生小枝淡黃褐色,輪生;冬芽圓柱形,端褐色葉2針1束,罕3針1束,長12-20CM,質軟,葉緣有細鋸齒;樹脂脂道4-8,邊生。球果長卵形,長4-7CM,徑2.5-4CM,有短柄 ,成熟時栗褐色脫落而不,脫落而不突存樹上,種鱗的鱗背扁平,橫不很顯著,鱗臍不突起,無剌。種長4-5MM,翅長1.5CM 。子葉5-8。花期4月;果次年10-12月成熟。
馬尾松樹干較直;樹皮深褐色,長縱裂,長片狀剝落;木材紋理直,結構粗;含樹脂,耐水濕。重要材用樹種。樹干可采割松脂,葉可提芳香油。
分布:分布極廣,北自河南及山東南部,南至兩廣、台灣,東自沿海。西至四川中部及貴州,遍布於華中華南各地。一般在長江下游海拔600-700M以下,中游約1200M以上,上游約1500M以下均有分布。是我國南部主要材用樹種。經濟價值高。
7、什麼是馬尾松
馬尾松
常綠喬木,高達45M,胸徑1M ,樹冠在壯年期呈狹圓錐形,老年期內則開張如傘狀;干皮紅褐色,呈不規則裂片;一年生小枝淡黃褐色,輪生;冬芽圓柱形,端褐色葉2針1束,亦有3針1束,馬尾松針葉又分長短,長的達30厘米,叫長葉馬尾松;短的僅10厘米以內,叫短葉馬尾松。質軟,葉緣有細鋸齒;樹脂脂道4-8,邊生。球果長卵形,長4-7CM,徑2.5-4CM,有短柄 ,成熟時栗褐色脫落而不,脫落而不突存樹上,種鱗的鱗背扁平,橫不很顯著,鱗臍不突起,無剌。種長4-5MM,翅長1.5CM 。子葉5-8。花期4月;果次年10-12月成熟。
馬尾松分布極廣,北自河南及山東南部,南至兩廣、台灣,東自沿海。西至四川中部及貴州,遍布於華中華南各地。一般在長江下游海拔600-700M以下,中游約1200M以上,上游約1500M以下均有分布。是我國南部主要材用樹種。經濟價值高。
參見 網路
8、馬尾松的特性是怎麼樣的?
Pinus massoniana Lamb.
別名
松樹、青杉、叢樹
形態特徵
常綠喬木,高40m,胸徑1.5m以上,樹皮上部紅褐色,下部灰褐色,深裂或不規則鱗狀塊片;枝條斜展,小枝微下垂。一年生枝條淡黃或紅黃色。針葉2枝一束,長10—20cm;樹脂管4—7個,邊生,葉鞘宿存。球果卵形或卵圓形,長4—7cm,直徑2.5—4cm,成熟後栗褐色;種鱗的鱗盾平或微肥厚;鱗臍微凹,無刺尖;種子卵圓形,長4—8mm,連翅長2—2.7cm(圖88。)
圖88 馬尾松
Pinus massoniana Lamb.
地理分布
廣泛分布於台灣、廣東、廣西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、山西、陝西、山東、河南等省區。
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
馬尾松根系深,主根明顯,側根發達,並有菌根與之共生。樹冠較稀,郁閉後自然整枝迅速,針葉分布在樹冠外緣的1—2年生枝上,屬喜光樹種,幼樹能耐一定蔭蔽,也能在雜草叢生的生境中良好生長。適於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2—22℃,年平均降水量400—2000mm的地區,喜光、喜溫、喜濕潤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耐乾旱瘠薄的土壤,在粘土、沙土、石礫土、山地薄土以及岩石裸露的石縫里都能生長。喜酸性土,最適宜在pH4.5—6.5的山地上生長,不耐鹽鹼和水澇。馬尾松初期生長緩慢,4—5年後生長加快,10—25年為徑生長的速生期。其樹干不能萌芽更新,而飛籽更新能力很強。人工直播或飛機播種,4—5年即可成林。
飼用價值
馬尾松針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,如維生素、激素、殺菌素和酶等。針葉製成粉,是家畜和禽類很好的添加飼料。
葉粉是通過收集撫育和採伐時丟棄在林地上的枝丫、梢頭、嫩枝、綠葉等,經過脫葉、切碎、乾燥、粉碎等工序加工而成。實踐中,每年修枝一次,年產枝葉3—4.5t/ha,2年修枝一次,年均產枝葉5.25—6.00t/ha,3年修枝一次,平均年產枝葉7.5—9.Ot/ha。間伐林年均產枝葉9—12t/ha。
馬尾松針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,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礦物質,而且氨基酸的種類齊全,維生素C、維生素A的含量都很高,其化學成分如表88—1所示。
表88—1 馬尾松針葉的化學成分內蒙古農牧學院:《家畜飼養標准與飼料營養價值表》。(%)
飼喂畜禽實踐證明,馬尾松針葉粉具有抗疾病、增重快、產蛋多的效能。在豬日糧中添加2.5—4.5%的針葉粉,增重提高15—40%,且毛皮光亮、瘦肉率高。奶牛日糧中添加10%的針葉粉,產奶量提高4.5—7.5%。蛋雞在日糧中添加5%的針葉粉,提高產蛋率13%左右。
表88—2 馬尾松針葉含氨基酸成分表《松針綜合利用》,中國林業出版社。(%)
表88—3 馬尾松主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《松針綜合利用》,中國林業出版社。(mg/kg)
栽培要點
馬尾松可用種子繁殖。球果成熟在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,及時採收,脫粒後就地育苗。播種前用30℃的溫水浸種12—24小時,洗凈陰干後播種。用0.5%的硫酸銅浸種4—6小時,或用0.3%的福爾馬林噴灑種子表面,堆放30分鍾後播種。一般播量75kg/ha,覆土0.5—0.8cm,及時鎮壓、蓋草、澆水,保持濕潤,苗期注意除草,一年後可移栽造林。
9、馬尾松是什麼類別的植物?
3、馬尾松:
學名:Pinus massoniana Lamb
科名:松科
別名:松樹、樅樹、青松。
屬名:松屬
產地分布:
1、原產日本及朝鮮半島東部沿海地區。我國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等沿海諸省普遍栽培。
形態特徵
2、原產中國。自然分布范圍廣,遼寧、吉林、內蒙古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陝西、山東、甘肅、寧夏、青海、四川北部等地。朝鮮亦有分布。
3、分布極廣,北自河南及山東南部,南至兩廣、台灣,東自沿海。西至四川中部及貴州,遍布於華中華南各地。一般在長江下游海拔600-700M以下,中游約1200M以上,上游約1500M以下均有分布。是我國南部主要材用樹種。經濟價值高。
形態特點:
1、常綠喬木,高可達30公尺,樹皮帶灰黑色。2個針葉叢生,剛強而粗,新芽白色,各針葉長約6~15公分,斷面半圓形,葉肉中有3個樹脂管,葉鞘由20多個鱗片形成,長約1.2公分。四月開花,花單,雌花生於新芽的頂端,呈紫色,多數種鱗(心皮)相重而排成球形。每個種基部,裸生2個胚球。雄花生於新芽的基部,呈黃色,上生多數雄,成熟時,多數花粉隨風飄出。球果至翌年秋天成,鱗片裂開而散出種子,種子有薄翅。
2、喬木,高達25m,胸徑約1m余;樹冠在壯年期呈塔形或廣卵形,在老年期呈盤狀傘形。樹皮灰棕色,呈鱗片狀開裂,裂縫紅褐色。上枝粗壯,無毛,褐黃色;冬芽圓形,端尖,紅棕色,在頂芽旁常輪生有3-5個側芽。葉2針1束,罕3針1束,長10-15cm,樹脂道5-8或更多,邊生;葉鞘宿存。雄球花橙黃色,雌球花綠紫色。當年小球果的種鱗頂端有剌,球果卵形,長4-9cm。無柄或有極短枘,可宿存枝上達數年之久;種鱗的鱗背肥厚,橫脊顯著,鱗臍有剌。種子卵形,長6-8mm。淡褐色有斑紋;翅長約1cm,黃白鬼,有褐色條紋。子葉8-12。花期4-5月;果次年10月成熟。
3、喬木,高達45M,胸徑1M ,樹冠在壯年期呈狹圓錐形,老年期內則開張如傘裝;干皮紅褐色,呈不規則裂片;一年生小枝淡黃褐色,輪生;冬芽圓柱形,端褐色葉2針1束,罕3針1束,長12-20CM,質軟,葉緣有細鋸齒;樹脂脂道4-8,邊生。球果長卵形,長4-7CM,徑2.5-4CM,有短柄 ,成熟時栗褐色脫落而不,脫落而不突存樹上,種鱗的鱗背扁平,橫不很顯著,鱗臍不突起,無剌。種長4-5MM,翅長1.5CM 。子葉5-8。花期4月;果次年10-12月成熟。馬尾松樹干較直;樹皮深褐色,長縱裂,長片狀剝落;木材紋理直,結構粗;含樹脂,耐水濕。重要材用樹種。樹干可采割松脂,葉可提芳香油。是被子植物
生長習性:
1、喜光,耐乾旱瘠薄,不耐水澇,不耐寒。適生於溫暖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區域,最宜在土層深厚、土質疏鬆,且含有腐殖質的砂質土壤處生長。因其耐海霧,抗海風,也可在海灘鹽土地方生長。
2、為陽性樹種,深根性,喜光、抗瘠薄、抗風,在-25℃時仍可正常生長。位居泰山海拔1400米處的其名景觀樹『望人松』即為油松,終日風吹霧漫,始終生長良好。但怕水澇、鹽鹼,在重鈣質的土壤上生長不良。
3、馬尾松是陽性樹種,不耐庇蔭,喜光、喜溫。適生於年均溫13-22℃,年降水量800一1800mm,絕對最低溫度不到-10℃。根系發達,主根明顯,有根菌。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喜微酸性土壤,但怕水澇,不耐鹽鹼,在石礫土、沙質土、粘土、山脊和陽坡的沖刷薄地上,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縫里都能生長。馬尾松分布極廣,北自河南及山東南部;南至兩廣、台灣,東自沿海;西至四川中部、貴州及雲南,遍布於華中華南各地。一般在長江下游海拔600-700m以下,中游約1200m以上,上游約1500m以下均有分布。幼年稍耐蔭蔽,能在雜草叢中生長,3—4年後穿出雜草逐漸郁閉成林,林區群眾形容馬尾松的生長特性:「三年見草不見樹,五年見樹不見人。」為我國長江流域各省重要的荒山造林樹種,也是江南及華南自然風景區和普遍綠化及造林的重要樹種。
景觀用途:
1、經抑制生長,蟠曲造型,姿態雄壯,高亢壯麗。均富觀賞價值,黑松盆景對環境適應能力強,庭院、陽台均可培養。其枝幹橫展,樹冠如傘蓋,針葉濃綠,四季常青,樹姿古雅,可終年欣賞。在生長期間,宜陳放於室外陽光充足、空氣流之處,不宜長時間放置於室內。多年培養的黑松樁景,老乾蒼勁虯曲,盤根錯節。
2、松樹樹干挺拔蒼勁,四季常春,不畏風雪嚴寒。適於作油松伴生樹枝的有元寶楓、櫟類、樺木、側柏等。木材富含松脂,耐腐,適作建築、傢具、枕木、礦柱、電桿、人造纖維等用材。亦可采松脂供工業用。
3、馬尾松是重要的用材樹種,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鋒樹種。其經濟價值高,用途廣,松木是工農業生產上的重要用材,主要供建築、枕木、礦柱、制板、包裝箱、火柴桿、膠合板等使用。木材極耐水濕,有「水中千年松」之說,特別適用於水下工程。木材含纖維素62%,脫脂後為造紙和人造纖維工業的重要原料,馬尾松也是我國主要產脂樹種,松香是許多輕、重工業的重要原料,主要用於造紙、橡膠、塗料、油漆、膠粘等工業。松節油可合成松油,加工樹脂,合成香料,生產殺蟲劑,並為許多貴重萜烯香料的合成原料。松針含有0.2—0.5%的揮發油,可提取松針油,供作清涼噴霧劑,皂用香精及配製其他合成香料,還可浸提栲膠。樹皮可制膠粘劑和人造板。松籽含油30%,除食用外,可制肥皂、油漆及潤滑油等。球果可提煉原油。松根可提取松焦油,也可培養貴重的中葯材——茯苓。花粉可入葯。松枝富含松脂,火力強,是群眾喜愛的薪柴,供燒窯用,還可提取松煙墨和染料。由於木材纖維長,是造紙和人造纖維板的重要原材料。
10、如何辨認馬尾松
說了,也很難明白的。
還是多看圖片,看得多了,一見到實物,就會有感覺的:
馬尾松
http://image.baidu.com/i?tn=baiduimage&ct=201326592&cl=2&lm=-1&fr=bk&pv=&ic=0&z=0&se=1&word=%C2%ED%CE%B2%CB%C9&s=0
我在皖南大別山區的老家的山上,成片的都是馬尾松。
我能告訴你的特徵,就是:
松針很長,比其他松樹的松針大,松針整體看起來不緊湊,顯得很疏鬆。
把松樹枝條向下垂著,就像是隨意耷拉著的馬尾巴,確實挺形象~